经过“十三五”期间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整体学科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都有较大提升,已完成“十三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学科建设
“十三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科继续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现实需求,凝练研究方向,聚焦科学问题,提高学术水平。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支持学校一体两翼发展,在珠海成立“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四,但总体来讲,在国内学科领域仍保持领先。经过五年的建设,在2020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在学科整体发展、国内外学术声誉等方面具有优势。
(二)队伍建设
成立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人才引进工作委员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人才引进机制。自2016年至2020年,学院共引进专任教师14人,数量增长了56%。引入郭爱克院士团队,国家级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引进青年教师12人,增长80%。
(三)科学研究
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由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人才牵头,战略性地将教师布置于学科发展方向中,“凝心聚力,突破重大科研问题;开拓创新,探索前沿科学领域”,凝练出五个标志性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高,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包括pna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等高水平期刊,受邀在physics reports发表综述报告,表现了本学科在国际科学前沿的影响力。
(四)人才培养
牵头设立系统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完善学科人才培养结构;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系统思维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经多年精心打磨的具有引领性的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在中国系统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示范标杆。
吸引了高水平大学各专业背景的优秀学生进入系统科学领域,博/硕招生稳步增长,博士招生规模增长两倍多。在校生成果出色,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毕业后进入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工作。
(五)条件建设
加强了包括实验室在内的条件建设,“十三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面积有了显著提高。承担和完成若干重点、重大项目。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继续扩大国际合作,提高学术水平,扩大了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具广泛国际学术影响。本学科教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复杂系统数字校园”理事会副主席;与斯图加特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塔菲研究所等都有实质合作,是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中心核心成员。
积极建立研究生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大学签约派出研究生,参与学校研究生派出计划,并取得很好科研合作效果。
(七)社会服务
基于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创新,开展学科交叉,支持国家坚持系统观的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服务国家教育、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国防建设。服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支持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支持了国家防疫政策制定,引领全国系统科学学科建设,全方位推进系统科学思想普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产生了广泛影响。